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,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!
葬禮(敘事雜文)
人之一生,不管貧富貴賤,人生都只是一段旅程。其最終的歸宿,|都命歸黃泉、入土乃安。
我國地大物博,人口眾多。民族各異,風俗也因地制宜,每個地方的葬禮都有其地方特色。國家三令五申推行火葬,但在農村及偏鄉僻壤,依然傳承著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土葬。
我的家鄉自古至今,都延續著這一地方特色。
今年端午節前夕,我正好在家時,一位堂伯母去世了。老人家一生慈仁善孝,享年八十八歲。依照慣例,我的職責是先生,即上禮收奠金寫挽聯。但有幾位老伯父又給我加了一個頭銜:總管!因為以前做這些事的人都已年老,數來數去,我們這代就數我最適合了——能說會寫善于分配及調理。
我推脫不了,便一并應了。說實話,我以前是極怕喪事的,因為我平日都怕走夜路,怕鬼。這鬼故事聽多了,鄉下路旁的墳墓又多,自己又愛想象,越想象越毛骨悚然,黑暗處一切都驚魂。以往結伴從事夜間活動時,我都走在中間的。
但隨著年紀增長,閱歷漸豐,近幾年也著實參加幾場葬禮,我都做的先生。
我走馬上任,即刻調兵遣將。
第一步是更衣,因為人死后,身體留有余溫時還是柔軟的,這時必須更換上早已備齊的壽衣。否則等身體冷卻了,便似木頭般的僵尸,根本無法彎曲。我按排她的兒媳和女兒換壽衣的步驟和方法,以及梳頭戴冠后,就吩咐人抬牙床進去,將死者放置在牙床內。
凡事都講個規矩,牙床是棺材里面的內槨。有子有孫的老人去世后,由兒子和女婿一共三人分別托住頭部、腰身及雙足平抬起放入牙床。這時由于尸休已僵硬,便如抬根木頭一般無法彎屈了(電影上的死者都不逼真,身體都不僵硬)。
放入牙床后,在死者頭下置放草紙,再把其生前的衣服放在周圍塞緊,便其抬動時不至于松動。最后用盞子裝上茶油,再投入一截紅頭繩點上火,便是常明燈。然后抬出去放置在廳堂上首右側。
把這事安置妥當后,馬上分配人采買各種物事,再分人去請道場法師。
我們這兒的喪事,來幫忙的人是不需要付工資的,只是供吃供喝,會抽煙的可以自己每天向總管要一包煙。抬棺的一般定于十二人,個別也有十六人的。他們負責挖墓穴和抬棺木入葬,其余事情都不參與,是極單純的。
死者的兒孫按照鄉規到各家請人,把人叫出屋外后向其跪下,誰都不可推辭。因為誰都會有這么一天,彼此相幫才能成事。
除去抬棺的(俗稱推重),還有香燭師丶造錢師、花圈手等,這些人都得盡快按排好。
尋龍點穴是重中之重,因為好的穴位能庇護后人,造福子孫。
風水先生是本家先生,當地有名的蕭老先生。我和先生一起去采穴,選址很快,確定在龍神灣坤山亥向。龍神灣自古以來就是土葬的好穴地,到處都是新墳舊墟。
中午時分,道場法師和推重的各種人員都已到位。立刻起壇做法事,挖穴的把工具準備妥當后,一起開飯。
飯后各司其職,我開始上禮。
喪事也上禮,但禮簿是另一種黃色的上面印有“奠”字的禮簿。死者的親友和鄉鄰都會來祭奠,以前都會帶草紙來,后來都改為禮金了。由東家再買草紙由造錢師造成紙線再燒化。
先生是個累活,要記禮還得收錢,還得支付一切進出帳目。
法事開始了,鑼鼓聲吶吶聲悠遠,念咒聲哭泣聲悲涼。說也奇怪,大概是自身愛好鑼鼓的緣故罷!我竟覺得哀樂也特別好聽。那位鼓手雙手揮舞,點擊鼓的各種聲位傳神而流暢,清脆而悅耳。燈鑼丶大小鈸和銅鑼隨著鼓的節奏彼此呼應,實在是一種絕美的交響樂。而吶吶手也是大師級別,隨鑼銅相應相和。法師們一邊擊打鑼鼓一邊口誦經文,別有一種傷悲的韻味。
法事做了一天半,第二
天傍晚時入棺,推重人員把棺材放在道場經幕之后、廳堂神臺之前,再請兩位推重人員把牙床抬入棺材入殮封棺。
入棺是有講究的,死者的鼻子為中線要不偏不移,稱為分中。據說如偏向左邊則護佑長子,而偏向右邊則護佑幺子。以前常因分中不中而導制兄弟反目妯娌失和,后來分中時都得讓親人在旁看著。
我作為總管自也在場指揮,第一次目睹死人的樣子,臉色蒼白如紙,骨骼突出而雙眼深陷,眼腈周圍形我兩個大黑圈,使蒼白的臉色呈倒三角形,極為駭人。我當晚回去時一路都害怕,老想著這一幕,揮之不去。
分中后,從死者身下抽出先前放置的白布,扯成長長的小條,便是親友送葬時系在腰間的孝帶。
晚上十二點后,開始燒冥錢。用竹簍裝滿打出印記的紙錢在屋外的大坪焚燒,道場聲中,祭奠的人們全部圍著大火跪拜。這個過程一般都需三四個小時,跪的人十分辛苦。如果碰上下雨天更是辛苦而狼狽。
燒完冥錢時已是凌晨三點,大家各自回家休息,因尸體入棺后不必守夜。
次日早飯后,葬禮開始了。道場用的器皿和桌?收起后,推重人員用稻草編的粗繩把棺棺吊起托出屋外,放在擺好的長?上。法師左手抓著大紅的公雞,右手高舉菜刀高呼咒語,然后順勢就著棺木剁下雞頭,將雞血濺在貼在棺材前頭的封符上。
這時推重的人一起上前,把抬扛放在棺材上頭用粗繩扎緊,順勢按下后嵌在棺材兩側的凹部,再在抬杠之間緊繩穿插小的抬扛。這樣大杠四人,小杠四人,前后便各有四人抬棺,另外的四人則做個幫襯呼下口號。一聲“哦呵呵!”八人一齊發力抬起,前有哭喪人,后有道法師,浩浩蕩蕩擁向墳地。
中途還有一場法事,叫游材。即把棺材放在較寬敞的路上,擺臺再做路祭。祭畢,花圈先行,棺木隨后,而送葬的人則可解散,只親人才會送到墳地,再隨手折一條綠樹枝后奔跑回去,在剛剛貼上紅紙的廳堂上凈手、梳頭和喝一小口酒。
墓穴放兩根細竹杠,棺木放下后,順竹杠推入穴內,再徹上紅磚。家屬再擇日請泥水師傅裝飾墳面,安上碑石,葬禮便成了。
下一篇:淺談修養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邵陽市第十一中學又露新氣象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