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,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!
生活中存在著不少兩難問題,有一首打油詩《做天難》這樣寫道:“做天難做四月天,蠶要溫和麥要寒。出門望晴農望雨,采桑娘子盼陰天。”天尚且難做得如此,而蕓蕓眾生呢?面對著兩難問題,人們無從下手,也無法解答,舉幾個例子來和文友們一起探討一下:
一
如果你是一位公司經理,會面臨以下問題,例如:年底獎金問題,給多了公司負擔不起,給少了員工不高興;是否要嚴格一個公司的考勤制度,考嚴了可能會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,不嚴考,公司就沒有規矩;是否要給產品做廣告,不做產品可能賣不出去,做了花了錢可能會打水漂;是否要給客戶回扣,不給可能得不到一個項目,給了又覺得不合自己的道德底線或者害怕將來會出事。……。這些問題會讓你左右為難,無所適從,就似伊索寓言中那只驢子:想吃左邊的草,但又怕失去右邊的草。想吃右邊的草,又怕失去了左邊的。猶豫不決的結果,是看著兩邊可以吃到的草而活活餓死。
2005年5月7日,新疆庫爾勒市某農場住戶家中發生了液化氣爆炸,一家三口受重傷,好心人魏某當即開車送傷員前往醫院搶救……,魏某事后回憶,當時情況十分緊急,傷者中有一個4歲的小孩處于休克狀態,大面積燒傷的張某情況也很嚴重。為了爭取搶救時間,他將車開得飛快,一連闖了6次紅燈,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醫院。魏某說,自己是一位老司機,知道闖紅燈是違規行為,很可能造成事故。他說自己會親自到交管部門解釋,但他不知道交警會對他進行怎樣的處罰。一邊是人命關天,一邊是嚴厲的交通法規,怎么辦?
二
有一位妻子這樣問她的丈夫:“親愛的,如果我和你媽一起掉下河,你先救我,還是先救你媽?”我想起了丈夫講過的一個故事:一個非常炎熱的日子里,有一個小伙子帶著他的母親和身懷六甲的妻子,趕著牛車去栽煙,走著走著,他們從一個水庫邊經過,牛一見到了水,就不再聽從主人的吆喝和命令,一個勁地拉著車走向水庫的深處,把小伙子一家都掀在了水里。幸運的是,小伙子會游泳,當時他想:“先救妻子,妻子身上有我的血脈!有我的孩子!”于是他奮力地向妻子游去,他的母親在水里撲騰撲騰,七抓八撓,吃了好多口水,看到他如此做,“不孝子,老娘白養你了!有了媳婦忘了娘!”于是她伸出手,抱住了小伙子的左臂,小伙子只好游向了母親。妻子在旁也浮浮沉沉,求生的欲望,好生凄苦,“人們都說一夜夫妻百日恩,妻子如衣服,舊的丟了,又可重新換件新的!人家母子就是母子!”她也伸出手來,緊緊地箍住了小伙子的腰。結果一家三口,連同未出世的孩子,還有牛,全淹死在水庫里了!這個問題,在我看來,幾乎是無解啊!
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:從前有座山,山里有個廟,廟里有位老和尚,老和尚苦心修行了30年,即將修成正果。山下有個鎮,鎮里有個大財主,這個大財主很是陰險毒辣,總想破壞老和尚的名節。某日,大財主對自家一個頗有幾分姿色的丫鬟說:“你今晚上到廟里去,一定要把那老和尚勾上床。成功了,我一定重重賞你,并給你找個好人家,但明天雞叫時分若不能成功,我就將你亂棍打死!”那丫鬟只能照辦,于是她進入廟中,施展了渾身解數來色誘老和尚。哪知老和尚是個真和尚,整夜坐禪居然絲毫不為所動。眼看就要雞叫了,那丫鬟心想自己的生命不保,便大哭起來。老和尚覺得納悶不已,忍不住問哭為何故?丫鬟指著他罵道:“你不是一個真和尚!”老和尚不服氣地反問:“我做錯了何事,怎么不是真和尚?”丫鬟喝道:“佛經上說,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,而你卻見死不救!”老和尚連忙追問發生了何事?丫鬟就把事情的經過從頭至尾講了一遍。這下子,老和尚著實碰到了兩難選擇:見死不救,成不了佛;遇色成奸,同樣也成不了佛。老和尚該怎么辦?
…………
三
以上這些就是兩難問題,所謂兩難問題,就是我說的50%問題。這類問題的特征就是:無論你的決定是什么,都會失去另一半,做了決定,你也只能期望得到50%,但你不做決定,你失去的將是100%。因此中國古人有這樣一句話:“魚我所欲也,熊掌亦我所欲也,二者不可得兼,舍魚而取熊掌者。”何為魚?何為熊掌?這就要看面臨兩難選擇的人的價值取向了!
怎么解決兩難問題呢?最先提出兩難問題的美國心理學家柯爾伯格沒能指出,難道真的就像《天龍八部》里的珍瓏棋局一樣嗎?人們一直在苦苦地找尋著,找啊找……,最終找到了代表中國智慧的“中庸之道”。面對諸多的兩難選擇,唯一的出路是“執兩用中”,中庸絕不是騎墻,不是和稀泥,不是無原則。所謂中,就是不走極端,恰如其分,無過無不及。所謂庸,就是平常道理,不唱高境,應該與能夠。孔子在《論語》中說:“中庸之為德也,其至矣乎!民鮮久矣。”意思是,“中庸作為一種道德,該是最高的了吧!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。”中庸是一種道德修養,一種思想方法,一種思辨哲學,而我們在兩難問題的認知和處理上,正缺少這樣一種和而不同的思維方式,缺少這樣一種既中又正之道。結果,該做的沒做,不該做的胡做,不是做不到家,就是做過了頭,深一腳,淺一腳,左一歪,右一斜,就是走不到正道上。
想解決兩難問題,首先要善于換位思考,理解他人的需要和難處;其次,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,這樣才能合理地解決問題。只要我們以心換心,擁有一種和諧,雙贏的態度,從多角度進行思考,不管是多么麻煩的兩難問題,總能有解決辦法。上面的故事中,小伙子一家如能放下各自的私心,妻子為小伙子的母親著想一下,可能老母親就有獲救的希望;老母親為兒媳設想,可以保全兒子,兒媳,乃至孫子;如果妻子,老母親都替小伙子考慮的話,小伙子就能安然脫險,甚至他們一家都能活下去。可是就這樣變成了死局,豈不悲哉?在老和尚和丫鬟的故事里,老和尚和丫鬟都替對方換位思考一下,也許能找到老和尚修成正果,丫鬟就不用去死的絕佳解決方法呢?
如此,兩難問題不難了……
下一篇:流行歌曲談 下一篇 【方向鍵 ( → )下一篇】
上一篇:“權力自肥”破壞社會公平,需加大監督與約束 上一篇 【方向鍵 ( ← )上一篇】
快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