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 短文詞典網 , 一個優秀的優美短文鑒賞學習網站!
“雅賄”
□墨未濃
安徽省紀委一辦案人員介紹:近年來,貪官受賄物品歷經了從現金、房產到珍奇古玩的“三變”,玉石、字畫、瓷器、古董、郵票等,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受賄清單中。
如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受賄總額近八成為玉石,其中一次收受的和田玉就價值350萬元。鐵道部原部長劉志軍收受的字畫、玉石等物品近200件,價值1300余萬元。杭州前副市長許邁永,辦案人員在其家中發現大量玉器、雞血石,齊白石、范曾、潘天壽、啟功等名家字畫,堪稱一個小型文化博物館。
“新華視點”記者調查發現,貪官們收受“雅賄”,已成為當前腐敗案中的一個新變化。他們看中的絕非藝術品本身,而是其收受途徑隱蔽、變現手法多樣、出事易逃避等“優點”。
雅賄成受賄隱秘通道。行賄者一改以往直接送真金白銀、香車豪宅、有價證券等傳統做法,投其所好,搖身變成玉器、青瓷和名人字畫等“雅品”。赤裸裸的權錢交易被遮蔽在貌似文人雅趣的珠簾中,低劣的權錢勾兌,在層層風雅面紗遮擋下,變得更加隱蔽。
雅賄比錢財更安全。一些貪官,名為“雅好”、“文化”、“收藏”,其實對“雅贈”的價值心知肚明,深知好的玉石、玉器、古玩、字畫等絕對是高檔奢侈品。
據辦案人員介紹,行賄人與受賄官員熱衷于雅賄,是經過“精心考量”的:珍奇古玩不像現金那么燙手 ,也不像房產、汽車那么惹眼,變現手段隱蔽多樣,遠比收受錢財更安全,還有增值的市場潛能。
能規避風險逃避責任。官員們喜好收受雅賄,還有規避風險的考量。以和田玉成為送禮熱門為例,“黃金有價玉無價”,一個官員若收受若干現金、金條、汽車、房產,紀委、檢察機關很容易判定,當場一數、按市場價一算,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若收受和田玉、瓷器或名人字畫,量價便成了一道難題。
曾有紀委辦案人員就官員受賄的瓷器,專門到景德鎮找資深藏家核實價值,當地一大師回復說:“這件瓷器也就值5000元吧。”但有業內人士私下透露,市場行情已飆升到500萬元。正可謂:金錢交易藏于雅,送金贈銀太直白,玉器字畫無明價,一旦落馬被調查,貶算價值可輕罰。
真偽難辨左右逢源。大量雅賄游離于真跡贗品之間,以假當真,以真當假,真假難辨,價值彈性極大。在北京琉璃廠文化市場,有多家書畫店老板極力向暗訪記者推銷“高仿字畫”,介紹“回購業務”。記者問:“用贗品送禮,被識破怎么辦?”老板說:“你就讓他再賣給我們,我們以真品價格回購,當然,錢得由你出,我們再加點手續費。”
在這里,買一幅高仿啟功的字只需600元,一幅高仿范曾的鐘馗畫開價只有800元。老板說:“這都是他們學生畫的,連他們自己都分辨不出來,送人效果絕對好!”
用仿品當真品送禮,過段時間,賣家負責上門當真品收購,但收購價至少要比原價低20%,老板也得有錢賺,錢由送禮人出。收禮人當真品辦了事,事發當仿品量價,安全可靠。
借拍賣之機,“光明正大”變現,贗品高價拍,真品低價拍,不開發票,手法隱蔽,很難取證。
高價“買”領導的畫,“求”領導的字,名為收藏,實則行賄。
雅賄是權錢交易向更高端的轉化,故意混淆“正常愛好”與“收受賄賂”的界線,在“賄”字前面強加上“雅”字,給賄賂披上了美麗的外衣,給銅臭噴上了迷人的香水,其實本質沒有變,充其量是孔乙己“竊書不算偷”的翻版。
快搜